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图看世界 > 图说社会 > 正文

长寿之乡谈"老色"变 1个年轻人需养8个老人

发布时间:2015年04月29日 来源:26abc图片大全
导读:王银银4岁的女儿,是家里的第18名成员。这是一个五世同堂的人家,居住在江苏如东县城郊的余荡村。这家人每顿饭都是满满一桌人,逢年过节,两桌才勉强坐下。家里有各色头发的人,灰的,白的,黑的,黄的;家里也有各色姿态的人,床上躺着的,屋里忙碌的,外出上班的,地上

  曹埠镇敬老院,是如东14个镇敬老院之一。

  曹埠镇民政办主任周红兵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,镇政府近年陆续投资500万左右改建敬老院,时至今日已有200张床位,现住有120位老人,全部是五保户和孤寡老人,老人的一切开销由政府供养,每人每月还有50元的零花钱,加上医护人员、工作人员的工资等,该院一年的营运费用需 150万元,镇里承担40%,县及上级财政承担60%。

  可见,镇政府对养老极为重视,花费不少。

  与此并不对应的是,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待遇,仅仅是该县的最低工资标准,院长去年底之前的月工资仅有1000多元,护工一月才几百元,与县城保姆待遇相比也是相去甚远,服务态度自然不能要求太高了。

  即便这样,养老费用,才是最纠结的问题。在拥有1.4万老人的曹埠镇,农村老人入住200张床位的镇敬老院,每月千元的费用,也非一般家庭可承受。

  那么,政府现今补贴农村老人的养老金,每月有多少?

  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方走访得知,在如东,基础养老金逐年以10元以上的标准提高,60岁以上的老人,现今每月有105元,符合计划生育的夫妻,每月每人80元的补贴。如此计算,农村老人每月可在政府领取185元。不过,失独家庭另有补贴,女方在49岁后,夫妻各自可领取每月500元。

  即便如此,这与每月1000元的养老费相比,只能望而却步。

  记者手记

  三个老人的活法

  罗道海

  曹埠镇敬老院

  吴美英没想到,85岁这年她也做了一回新娘。而且,新郎还是小她12岁的朱德富。说句时髦的话,她找到了自己的“小鲜肉”。

  两人是敬老院的五保户,无儿无女,孤苦一身。几年前,两人在敬老院互助互爱,萌发情意,去年吴美英不幸摔倒,卧床不起,眼看过不了年关,而她最后的心愿是与朱德富成为合法夫妻,敬老院用担架抬着吴美英,在县城登记结婚。

  两人相约,死后将骨灰合葬一处。

  院长马云飞偷偷告诉我,这里已有4对老人结为夫妻,暗里还有好几对。

  宾山老年公寓

  83岁的洪福如很享受在养老院的生活。吃,四菜一汤,花样繁多,至少不用自己动手,比在家里强;住,一人一间,有卫生间,有空调电视,有看护医生,有个人的隐私;乐,几十个老头太太一起,打牌跳舞,想咋乐就咋乐。

  洪福如说,想家了,她就回去瞧瞧。自从老伴走后,住进养老院的这段日子,她感到最舒心,一年胖了13斤,舒心是因为少了家里的烦心事,“眼不见心不烦了”。

  县城郊区余荡村

  68岁的刘大爷正在田间劳作。大爷的生活很简单,和老伴在家照顾父母,家里地少,他还必须到县城打工挣钱。大爷说,他有一个儿子在上海,孙子还小,城里压力大,他们家里尽量不会给儿子增添负担。

  将来怎么办?大爷说,等到自己走不动了,他和老伴只剩一个的时候,他就让儿子掏钱把他送到养老院,也算是尽孝了,他不会指责儿子,“孩子也不容易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