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周边 > 八卦图片 > 正文

极限挑战王迅:黄渤是我的贵人 一直帮我

发布时间:2015年08月12日 来源:26abc图片大全
导读: 下午3点半,王迅还没有吃午饭。沙发边的椅子上,放了一包助理刚买的饼干。透过他鼻梁上架着的黑框眼镜,能看见他的眼睛布满血丝。

极限挑战王迅:黄渤是我的贵人 一直帮我(3)

  因为两颗突出的门牙,网友们送了王迅一个外号——“松鼠迅”

  直到1996年,因为在成都演火了一个双簧,部队才又把他特招入伍。当时有一个团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你是个好孩子,但是选错路了,你没法当演员。你怎么能搞喜剧呢?你太内向了。”

  不适合当演员的话黄渤也听过。2002年,黄渤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配音系,同学看见他很惊诧,说现在电影学院的招生标准怎么这么松了,还有长辈善意提醒他:女怕嫁错郎,男怕选错行。2009年,加冕金马影帝的黄渤在领奖台上以戏谑的口吻分享了这个故事。

  在1990年代末到21世纪的开头几年,演员都得是《永不瞑目》中的陆毅,一脸的胶原蛋白,脸上鲜嫩得能掐出水来;或者是《将爱情进行到底》中的李亚鹏,骑在自行车上长发一甩,骨骼和肌肉里都透出抹不开的潇洒气质。

  满脸褶子的黄渤和龅牙外露的王迅哪头都不占。

  1998年,当陆毅饰演的肖童和李亚鹏饰演的杨峥赢得万千观众的心时,24岁的王迅直接越过了青春年少,在一部名为《下课了,要雄起》的西川方言喜剧中扮演一个充满心机的阴谋家。这是王迅“触电”的开始。

  此时的黄渤则过着天天被人追债的日子。是年,他因眼见一起同台演出的沙宝亮、周迅日渐走红,而自己还在歌厅耗着,遂一发狠,回青岛开起了工厂,结果遇上金融危机,赔得一塌糊涂,天天被人堵着门追债。

  两年以后,黄渤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。在好友高虎的推荐下,他接拍了管虎导演的电视电影《上车走吧》。管虎对黄渤的第一场戏印象深刻:“在北京站,拍他和高虎在人群里转圈的,机器围着他们转720度,黄渤老出画,最后高虎拿手抓着他裤腰带,在身边紧紧地薅着不让他走。”

  这部后来获得金鸡奖的电影作品,给了黄渤的演艺生涯一个很高的起点。一个从来没有学过表演的人,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之路。

  2004年,管虎拍摄新剧《生存之民工》时再一次找到了正在各剧组跑龙套的黄渤,虽然给他的仍旧是一个小角色,但戏份不少。该剧在地面播出后,连续夺下多个收视冠军。黄渤在家里看电视,觉得这部剧播得这么火,一定会引来很多戏找他。

  事实上,他原来怎样还怎样。这部电视剧在8年后更名为《春天里》,登陆了山东卫视和腾讯视频。原来的海报上,根本找不到黄渤的影子。重新剪辑以后,“金马奖影帝”黄渤的戏份加大了,宣传海报上,他那张已被大众熟知的脸占据了最大的位置。

  王迅也曾以为他能凭借一部电视一炮而红。2003年,他看《编辑部的故事》非常火,就写了一个《士官不是官》的情景喜剧,并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男二号的角色。剧本写好后,他却苦苦找不到演员的感觉。导演欧阳奋强当着一帮演员的面劈头盖脸地骂:“你会不会演戏?”王迅说他那时候每天都在怀疑自己:我到底能不能做影视剧演员?

  最后总算演完了,但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平淡,王迅一炮而红的梦想不得不暂时搁浅。

  正是因为有这种相似的经历,王迅说他和黄渤日后见面时才特别聊得来。黄渤用“都是在生活里泡过的人”来形容他和王迅在演艺路上的摸爬滚打,这种惺惺相惜感促使他在自己成名后特别愿意回过头来帮王迅一把。

  而长时间在底层沉淀、修炼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为人和对演戏这件事的态度。徐峥仍清晰记得他和王迅在《疯狂的石头》里对戏时的一些场景。

  “宁浩导演是个很喜欢虐待演员的导演。有一场戏要打王迅的头,王迅说没事,你真打。导演还在旁边说,你一定要打得狠。”徐峥向《博客天下》回忆,“我打得手都疼了,你想王迅得多疼?一条一条地打,当时他还是个军人,你知道我这心理负担有多大?”

  还有一场戏,徐峥要砸一本十公分厚的电话簿到王迅脑袋上,结果真砸了,而且是角先上去的。王迅捂着头疼了半天,事后却说:“没事,没事,徐哥,等我回四川给你带点香肠。”

  “就是这么一个好演员和好人,所以我一定要邀请他来演《港囧》。”徐峥说。

  “我们是同一类人”

  在外界看来,黄渤与王迅的关系是“帮”与“被帮”,事实上,他们之间友情的基础并非只有江湖义气。

  “我们是同一类人。”黄渤和王迅对《博客天下》说了同一句话。

  自称“不太好打交道”的导演管虎称他能和黄渤保持合作,一个原因是黄渤温和,另一个原因是他天分高,又极度认真。

  在黄渤眼里,王迅是难能可贵的创作型演员:“《民兵葛二蛋》里面,老张(张耀祖)的戏份没那么多,他就自己吭哧吭哧地写,最后写成了一个相当饱满的人物,非常立体。”

  对演员职业的认同构成了他们友情的基础,而对这个职业的警醒让他们成为了彼此的镜子。

  2013年以前,黄渤身上的标签是“金马影帝”;之后,他变成了“30亿帝”,后来又晋升为“50亿帝”。

  那是黄渤风头无两的年份,在大荧幕上风生水起,包揽各大杂志封面,有接不完的通告,排不完的采访。他没时间打理自己的朋友圈子,朋友们给他发信息聚会,他通常回之以“不在”。

  从2012年到2014年,黄渤共有11部电影、4部电视剧与观众见面。

  名与利席卷而来,把黄渤围在风暴中间。道哥“刘桦”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黄渤特意嘱咐他,让他代自己和媒体表明态度:电影是大家一起完成的,功劳是大家的,都放在黄渤一个人身上不太合适。

  黄渤真切地感觉到了成名后的压力。他跟王迅说,觉得拍戏的快乐越来越少了,“拍戏是为了什么?我又拍了一个戏,创造了一个票房?”

  王迅也觉得他变焦躁了:“一天到晚都是打开各种手机,每天票房数据都在更新……一部电影上了,人的喜怒哀乐都是被绑架的。作为一个艺术家,你天天去操心这个,已经异化了。你得反过来想想你的初心,建立起一种出离心。”

  黄渤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。“不能老在一个节奏里面,得保持新鲜感、愉悦感,有兴趣地去做,不把让它成为负担。市场的节奏很快,但是对于我来说,该停下停下,该生活生活,没必要跟人比着跑,太累了。”他说。

  2015年起,黄渤开始休息,他逐渐在名利场中冷静了下来。“装牛逼、装大牌,对我来说没有快乐,创作本身才能给我带来快乐。一段好的戏会令人高兴,那才是晚上睡觉都会笑出来的东西。”

  黄渤也会提醒王迅。从2006年到2014年,王迅共演过25部电影、24部电视剧,但几乎都是配角或是客串,不断地重复很多角色,因为觉得是朋友邀请,不好拒绝。黄渤直截了当地告诉他:“你真的得敢拒绝,因为这样子不负责,你帮不了他,等你有一天变强大了,能左右这个戏的时候,才叫帮他,你现在是在应付他。”

  这对当时的王迅是当头一棒。“演戏要聚气。散了的话,观众就会把他当做一个串戏的演员,导演也会觉得他就是个串戏的。”王迅听从黄渤的意见,去年年底开始,拒绝了很多戏。

  王迅说,在娱乐圈,黄渤是他少有的那种能交心的朋友。

  “咱们中国的这两个字(朋友)写得很含糊,国外不是这么翻译的,认识的人和朋友还是有区别的。交朋友这东西不是跟谈恋爱一样吗?女朋友和女性朋友是有区别的,互相看对眼了,聊得来,彼此有愉悦感,那自然就会成为彼此的朋友。”黄渤将娱乐圈的“朋友”分为两种,一种是工作关系,一种是真朋友。王迅属于后者。

  前两年,王迅来北京拍戏的时候都住在黄渤家。“剧组对我们这种演员怎么省钱怎么来,买的机票都是早上最早一班的。”王迅说。那时黄渤常拉着他喝酒聊天,经常一聊就到凌晨三四点,五点的时候,还执意送他去机场。他感慨,那时候按照黄渤的工作量,能抽空晚上聊会儿天就很不容易了。

  “道哥”刘桦也说,黄渤是那种和别人接触,立刻会赢得所有人的人。一次黄渤从外地回到北京后突然给他打电话:“哥,我给你拿了点新茶。”刘桦感动得头皮发麻,因为黄渤刚下飞机,连家都没来得及回。

  “娱乐圈大部分人在一块儿都是喝酒吃肉,今天这个局,明天那个局,就一块玩儿,但是最后能够落实的事儿很少,喝完大家都忘了,不会当真。有时候我会去问,那次说的什么事儿怎样了。别人回答,酒桌上说的事儿你还信?”王迅说。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局外人,娱乐圈虚头巴脑的事情他不想掺和。他承认,自己是清高的。

  但已经在名利场浸泡了数年、管虎口中那个“这些年他必须温和”的黄渤会劝王迅:“演员还是得做一做宣传,不能光演戏。”

  这是明星黄渤对演员王迅的引导。

  参加《极限挑战》之后王迅名气大涨,却也心生恐惧,公共场合经常抓着一大把话筒发愣,不知道要讲什么。黄渤就教他如何有趣又很真诚地和粉丝互动,以及回答记者提问时,没想好的话不妨先抛回去,等想好了再说。

  “我是当过兵的人,一不小心就说得认真了,严肃了。他就说这个东西千万不要往深沉了去说,尽量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。”王迅说。

  在某些方面,王迅不掩饰他对黄渤的崇拜,他称这个只比自己大3个月的男人为“大哥”。“黄渤驾驭能力太强了,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,见什么人用什么态度,跟粉丝、合作伙伴、记者、朋友(相处)他都游刃有余。”

  王迅说,当年他和黄渤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,如果10年前他有推广意识,或许不会差得那么远,“掉队太多了,别人都到高科技了,我还停留在奔腾阶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