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周边 > 八卦图片 > 正文

凤凰娱乐独家专访《捉妖记》导演许诚毅

发布时间:2015年07月20日 来源:26abc图片大全
导读:“当时我在老板眼里就是个英文不怎么样的小个子。”1989年,许诚毅26岁,他从香港飞到美国,希望在当时统治世界的好莱坞动画王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
凤凰娱乐独家专访《捉妖记》导演许诚毅(3)

  补拍工作曾让许诚毅精疲力尽,好在付出总有回报,萝卜通气,苦尽甘来

  谈补拍:时间相当紧张 对井柏然表演的执导不容易

  凤凰娱乐:能否谈谈“柯震东涉毒事件”后的补拍过程?

  许诚毅:相当紧张,当初我们不知道要等多久才可以上映。后来江老板决定还是要主动一点,所以就决定换演员。我自己很尊重这个决定,因为他投资最大,然后他告诉我,我们这样做的话,他希望暑假就上映。我马上就要算:如果到暑假就要上,我们有多少特效需要马上做完……

  于是,大概在2014年11月,刚好也是《黄飞鸿之英雄有梦》快要上映的时候,井柏然等主演在路演、准备首映。那个时候我就跟井柏然碰面,然后开始准备,很多景都要重拍。我头一个反应就是:布景都去哪里了?服装道具去哪儿了?我们有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做。最后实拍其实大概是5个多星期,但是每一天都基本上拍得很长,因为我白天拍完一场戏,当天晚上就要剪,剪完我就要发回去做特效。这不是说等我们拍完再慢慢剪,才开始做特效,来不及的。

 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于,所有特效都重新做是根本来不及的,所以就需要把旧版镜头与新版拼起来。我举个例子来说,有个电影前半段的场景是井柏然坐在一个地方,然后有一个妖过来看他。这个场景,我们在一年前已经做完了整个妖的特效了,所以当我们要重拍时,就要根据已经做了的特效去指导井柏然的表演,但是他在片场又看不到CG做出来的妖,所以这个表演和指导过程都很难。而且我们重拍的时候,一些已经做了特效的镜头更难拍,因为要分出来哪个镜头是已经完成特效的,没有特效的部分当然就容易得多。

  谈行业:梦工厂裁员与上海无关 特效公司发展要谨慎

  凤凰娱乐:你作为梦工厂的核心导演,如何看待梦工厂在美裁员在华招工一事?

  许诚毅:这跟中国这边的(业务开展)完全没有关系,因为梦工厂在中国是开发自己的东西,而非中国这边要接管美国的业务,我们没有要把美国所有工作都拿到中国做的想法,因为中国这边已经够忙了,他们要先做自己的东西,这个已经要花很长的时间,也没有时间去帮美国那边做。

  美国那边裁员主要还是因为其中有段时间梦工厂一年要拍三部电影,然后有几部效果不是很理想。我心里也很不舒服,后来梦工厂裁员,有很多人被炒掉了,其中很多都是我的朋友或者十几年的同事,那个时候还正好是我们要补拍《捉妖记》的时候,我很突然的收到信息;一天醒来,收到前同事发的邮件问:“你听说了吗?我们在硅谷的那个公司要关了。”因为那个总部是我刚刚去美国工作的地方,后来梦工厂把它买了下来,成了梦工厂的一部分,所以我对那个总部有着二十几年的感情。然后也因为要关闭那里,所以所有的前员工都在那儿组织了一个很大的聚会,在那里工作过的员工都回去拍个照,但他们知道我因为要补拍《捉妖记》无法抽身,所以就拿我一张照片,放在了那“最后的合影”的中间。

  凤凰娱乐:你认为特效业在《少年派》特效公司破产后持续低迷的原因是什么?

  许诚毅:其实我觉得现在特效产业低迷和《少年派》特效公司破产没有关系,还是主要看每一个公司具体的运作情况,这其实是决定性的。因为我在去梦工厂之前也曾经在美国有过这种经历:比如我们做了一个项目,但下一个项目什么时候来呢?不知道。有什么东西要做呢?也不知道。因此我们也需要做很多我们自己不爱做的东西。毕竟公司还是要赚钱,员工还是要拿工资。

  所以我觉得每个特效公司不要想着发展的多快,但另一方面,有的时候一个拖期的电影也确实可以拖垮整个特效公司。所以还是要谨慎一点,仔细考虑好怎么去控制一个公司的发展。但总体而言我觉得还是挺好的,毕竟现在还有很多特效电影在开发当中,所以还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很多这方面需求的。就看这些公司怎么去利用这些机会了,而不是把自己的业务面扩张得那么大。

  凤凰娱乐:你认为,在美国的华裔动画师的晋升空间是否非常有限?

  许诚毅:我觉得在我们的行业里真的没有以“华人、白人、黑人”来分谁可以做什么,谁不可以做什么。我是在那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,我也跟他们学了很多的东西,那他们也看到了我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,所以给了我一些担当更大职务的机会。但在美国很多地方还有很多很好的华人,他们也在默默地工作,可能就没有这个机会做到我这个成绩,我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……

  凤凰娱乐:你是想说不是环境的原因,而是运气的原因?

  许诚毅:一部分是运气,还有我也问过老板,为什么我可以有导演一部长片电影的机会?这样说吧,或者可能因为他们是看着我在梦工厂长大的。他们从我刚来美国时英语说得不好时就结识了我,从我有沟通方面的问题到很努力地把这些问题解决,再到每一次他们布置我去代领小组完成一些设计时,我也都带得不错……都让他们看在眼里了。我老板卡森伯格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我是一个英文很差的人,他连我叫什么都不记得,到后来他才慢慢说“你英文为什么已经说得这么好了?”再到最后,他已经可以跟别人说:“Raman点头即可,他都懂。”这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,这样他们就没有过分看重你来自哪里或看重你的肤色了,我还记得我拍完《怪物史瑞克3》,梦工厂准备筹拍《功夫熊猫》,因为导演是我的朋友,我就主动说:“《功夫熊猫》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忙!”他们就问“为什么你对《功夫熊猫》这么有兴趣?”我答:“因为里面有中国元素而我是中国人。”他们就非常诧异:“什么?你是中国人吗?”因为他们和我共事太久,早就忘了我以前是从哪儿来的了,他们只觉得我是他们的一个同事而已。